如果要挑一款能代表現代都市精神的字體,Gotham 一定名列前茅。它曾出現在歐巴馬 2008 年的競選宣傳中,也常活躍於海報、廣告與品牌形象裡,成為 21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無襯線字體之一。
但它的故事並不是從電腦螢幕開始,而是源於紐約街頭那些無名卻歷久不衰的字母。為什麼這樣「看似普通」的字形,最後能成為全球舞台上的視覺語言?
本文改寫自 Hoefler&Co. 創辦人、Gotham 設計者 Jonathan Hoefler 的自述文章,將帶你追溯這款字體的起源與崛起。
*原文《The History of the Gotham Typeface》刊載於 Jonathan Hoefler 的個人網站。
1 源自街頭的字母靈感

這些街頭字母雖然無名,但幾乎一直存在。它們被畫在玻璃上、鑄在金屬裡、刻在石頭上;無論是在戰時通告、香水瓶標籤還是工業招牌都能看見它們的蹤跡。但更多時候,這些字母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酒鋪、理髮店、花店的招牌,甚至電梯轎廂和商店櫥窗。
令人意外的是,設計文獻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字母。設計潮流雖不斷更迭,但這些基本型態始終顯得現代、得體且不過時。
許多設計師的學習路徑都是「倒著來」:他們從身邊現成的材料切入,再追溯字體的歷史。當初早期 Macintosh 裝載的一百多款字體已經讓人覺得豐富,但直到 1988 年,Jonathan Hoefler 進入 PushPin Group 旗下的某間小型工作室後,才真正接觸到浩瀚的字體世界。
PushPin 的圖書館擺滿了字體樣本書籍,宛如一本「化石記錄」,展示大量隨著鉛字與照排工藝消失的字體。夜晚,Hoefler 常在書中尋找理想的無襯線字體。他最後發現,這些形態並非傳統字體源起,而是起因於手繪字母。
2 字體 VS 手寫字母繪製

字體(Type)是預製且可反覆組合的字形系統,而字母繪製(Lettering)則是一次性、為特定場合量身定制的字形組合。一百年前,字體排版只出現在書籍內文中,書籍封面或插圖文字都是由手繪字母繪製,而非直接組合成型字體。
由於手寫字母獨立於字體存在,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傳統:石印海報、鈔票雕刻、鍍金櫥窗招牌以及墓碑刻字,都是量身定製而非現成排版,每種都彰顯媒介特性與創作者習慣。
儘管字體與手寫字母世世代代相互影響(畢竟古騰堡活字便是以手寫字母為藍本),但卻少有字體設計師嘗試捕捉 Hoefler 欣賞的這種手繪無襯線風格。
或許正是這一挑戰,推動他成為字體設計師,追尋填補這片空白的機會。
3 從未竟之作到設計典範:Gotham 的誕生
3.1 新政雄鷹:Eagle Bold 推出

Jonathan Hoefler 鍾愛的字母融合幾何體的純粹與怪誕體的溫度,避開兩者缺陷。它們如 Futura 一般清晰簡潔,卻不刻板;兼具 Akzidenz-Grotesk 的厚重親切,卻比印刷字體更自然隨性。
與 Helvetica 這類工業產品不同,這些街頭字母看起來更真實可信,不像被「設計」的,而更像「自然造就」的。

左圖:美國國家復興署(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藍色雄鷹徽章上的手繪字母。
右圖:Morris Fuller Benton 於1933年為美國鑄字公司(American Type Founders Company)設計的 Eagle Bold 字體。
在字體與手寫字母交會的歷史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時刻,出現在羅斯福新政時期。為推動美國走出大蕭條,美國國家復興署(NRA)建立了統一的視覺體系:標誌性的藍色雄鷹、紅白藍黑的配色,以及直接、現代的無襯線字母。這些字母出現在商店櫥窗、商品標籤和胸針上,形成鮮明的視覺語言。
1933 年,美國鑄字公司(American Type Founders Company)設計總監 Morris Fuller Benton 將 NRA 手繪字母轉化為字體,推出了 Eagle Bold。Benton 放大了原有字母中的裝飾性 Art Deco 特質,將原本為了易讀性而採用鈍角的 M 和 W 銳化,使其呼應 NRA 首字母的尖銳筆畫,強化字體辨識度。
Eagle Bold 本身帶有矛盾性:一方面字母結構中強調銳角以凸顯幾何感(如 G 的獨特突出與 Q 的三角尾部);另一方面又放鬆幾何限制,讓部分字母線條更溫潤(如 D 的非圓形曲線、S 的自然流動)。雖然 Jonathan Hoefler 並不完全喜歡這風格,但他欣賞 Benton 的嘗試,認為這為自己在幾何體與怪誕體之間開啟了新的研究空間。
於是,1992 年夏天,Hoefler 開始設計一款通用、清晰且堅定的無襯線字體,靈感正是來自他在街頭海報與招牌中見到的那些「無名字母」。
3.2 初步嘗試:更平穩堅定的 Typeface X
1992年,Jonathan Hoefler 設計了一套大寫字母,命名為 Typeface X,呈現他記憶中手繪無襯線字母的風格。

這款字體像 Benton 的作品一樣,汲取幾何體與怪誕體的元素,但目標不是華麗,而是打造出堅定且清晰的字體。Typeface X 的字寬較為均勻,排版平穩且接近工業字體風格。它延續了怪誕體中特有的橢圓形 S,也保留了幾乎圓形的幾何體 O,整體看似簡單,但包含細膩調整,使字體帶有溫度。Hoefler 希望這種設計能超越時間,像街頭櫥窗和海報上的字母般經得起潮流變化。雖然 1992 年的 Prototype 顯得青澀(如 R 的字腿略細,C 內部需打磨),但已展現了他追求的核心風格。

1993 年 Typeface X 最終打樣出現問題:Benton 的 Eagle Bold 從未用於 18pt 以下的小字號,避開了幾何字體本身對小尺寸的限制。而 Hoefler 先前認為厚重筆畫能跨越字號限制的想法被高解析度印表機的結果打破。
小字號下尖銳筆畫幾乎消失,字母外角變小,字形似乎縮短高度;尖角字母 A、V 產生大量不協調空白。
他考慮過鈍化尖角,但擔心犧牲大尺寸字體的銳利感與特色,便將 Typeface X 暫時擱置。
此後,《體育畫報》邀請 Hoefler 設計更細的 Champion Gothic 字體,紐約時報雜誌則委託他打造適用小字號的無襯線字體,這些任務促成了 Knockout 家族,成為他 1994 年的主要工作。該年他在時報大樓附近一瞥見了改變 Typeface X 命運的字母,正是 Gotham 新生命的起點。
3.3 機會來臨:新合作,新起點

紐約劇院區時代廣場西側的港務局巴士總站,是紐約市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是市政工程中的巧思之作,雖然外觀灰暗且不適合長時間逗留。
大門上方懸掛著一組字母,寫著「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這些字母風格完美體現了 Jonathan Hoefler 多年追尋的手寫無襯線字母的精髓。這塊字牌可能是1950年原始建築時期所設置的,並在1979年擴建時得以保留。Hoefler 後來發現,這種字母風格不只存在於那塊牌匾,也見於港務局其他宣傳資料,例如1949年的施工現場標牌,以及1964年世博會的建築字體。
這些字母看似樸素,卻具備高超工藝,連像 S 和 B 這類較複雜的字母都展現出精細的設計感。對 Hoefler 來說,這塊牌匾解答了字母大寫 A 的頂端應該是平的而非尖的這個設計問題。他將港務局的這組字母視為新字體 Gotham 的最終範本,為 Gotham 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右圖:1964 年紐約世博會港務局直升機坪上的建築字母,同樣與總站牌匾風格呼應。
在忙碌的幾年中,Typeface X 項目一直被擱置。Knockout 系列推出後,Hoefler 陸續接手了 Hoefler Titling、Verlag 以及 Mercury 等複雜字體設計項目,同時擴展零售字體業務並擴充團隊。儘管如此,他仍持續關注機會,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啟那個未完成的計畫。
2000 年,新的合作機會出現,Hoefler 遇到了合作夥伴 Tobias Frere-Jones。兩人皆熱愛工業風格的無名字母:Tobias 早年設計了 Interstate 字體,該字體改編自 1948 年 Theodore Forbes 為美國公路標誌創作的標準字母;Hoefler 則設計了 Champion Gothic 和 Knockout,延續了十九世紀末美國哥特木活字的精神。
兩人的首次合作是受 Pentagram 的 Michael Bierut 委託,為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在紐約公園大道設計的摩天大樓 Lever House 量身打造字體。隨後,GQ 雜誌委託他們設計一款「現代且簡潔」的字體,這次的靈感終於來自 Port Authority 巴士總站的標牌,Hoefler 多年尋找的經典字母終於轉化為新字體。
3.4 正式開工:Gotham 的首次成型

2000年夏天,Hoefler 與 Frere-Jones 受男士時尚雜誌 GQ 委託,利用更多參考資料,決定從零開始設計一款新字體。他們以紐約港務局巴士總站的招牌字母作為原型,並補齊了 D、F、G、V 等字母,形成字體設計常用的「hamburgevonstifd」測試字母集。Hoefler 在校樣上留下筆記與微調,持續思考 Morris Fuller Benton 字體中幾何感與排版感的平衡,並總結了先前 Typeface X 的設計經驗。(在 M 字母尖角旁有一條註解寫著:「午餐時問你。」

Gotham 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的小寫字母設計。因為在 Jonathan Hoefler 和 Tobias Frere-Jones 研究的海報、招牌、霓虹燈以及鋼鐵字母中,小寫字母幾乎不存在,缺乏範本,設計團隊必須完全原創,讓小寫字母同樣能承載大寫字母所傳達的核心精神。
初稿中的小寫字母偏小,升部(ascender)偏高,帶有濃厚的懷舊感。透過增大字母、縮短升部,並收緊字距,同時調整關鍵字母如 e、f、g,整體字體氣質隨之大幅改變,確立了 Gotham 小寫字母的設計新原則,使字體整體更現代且平衡。

雖然 GQ 最初只委託了一個小型字體家族,但 Jonathan Hoefler 一開始就覺得 Gotham 可以在更廣的風格範圍內展現個性。最初的設計僅包括 Light 與 Bold(以及透過插值產生的 Book 和 Medium),隨後快速增加了匹配的斜體和一套窄體。
Tobias 曾建議為 Gotham Condensed 設計「體育場形」的 O 字,用平直的側邊呼應「工業風字母」的概念。但 Hoefler 更傾向於基於橢圓的字形:一方面,他在 Champion Gothic 與 Knockout 中已經嘗試過筆畫平直的無襯線;另一方面,體育場形字母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九十年代回潮的德國 DIN 字體。
最終,兩人選擇了橢圓模型,並在 2001 年新加入的設計師 Jesse Ragan 幫助下,將字族擴展為更細和更粗的字重,Gotham Condensed 從四款增至九款。至此,Gotham 的字寬和字重範圍都有了明確界限,團隊開始填滿中間的過渡字重。
3.5 設計空間的延伸:Gotham 家族完善
2000 年代初,Gotham 已為多家雜誌和報紙客戶量身打造了中間寬度版本,以適應窄欄目的需求。隨著客製化需求增多,團隊將設計空間分為兩條路徑:緊湊的 Gotham Narrow 和更纖細的 Gotham Extra Narrow。
常規與窄體寬度的形態差異,使數位化混合和斜體設計變得複雜。整理 32 種中間樣式的任務交給了 2005 年加入的 Sara Soskolne。她與 Tobias 合作,從擴展斜體數字入手,最終完成 Gotham Narrow 和 Extra Narrow 的全部樣式調整,並把控 66 款樣式向希臘字母和西里爾字母的擴展。

首份包含 Gotham 的字體樣本於 2002 年春季發布,很快便回到了啟發它的城市。當年夏天,報亭、書店櫥窗、網站、超市貨架甚至各類廣告都能看到 Gotham 的身影。
好萊塢尤其青睞它,就像百老匯曾經鍾愛 Knockout 一樣,Gotham 很快成為電影海報和片頭標題的常客。2013 年,隨著美國電影協會將 Gotham Bold 選為預告片電影分級標識的標準字體,幾乎每部主流電影的預告片都會以 Gotham 開場。
對於經歷過 9·11 事件的紐約人來說,2004 年 7 月 4 日自由塔奠基儀式格外令人感動:市長 Bloomberg 與州長 Pataki 公布了新大樓基石,其紀念設計由 Pentagram 的 Michael Gericke 完成,文字採用 Gotham。Gericke 在《紐約時報》中形容:「Gotham 看起來不像是昨天才創造、明天就消失的東西。」這句話既形容了字體,也詮釋了這座堅韌不拔的城市。

4 總統字體:Gotham 與政治語言
2007 年,Gotham 因被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歐巴馬在總統競選中採用而登上國際舞台。設計師 Scott Thomas 和 John Slabyk 將其確立為競選的標誌性字體,與 Sol Sender 的旭日標誌共同構成突破性的視覺系統。嚴格的設計規範讓候選人始終以統一且堅定的聲音出現,也讓 2008 年大選成為政治傳播進入全新時代的起點。《洛杉磯時報》評論道:「Gotham 是歐巴馬最顯眼的選擇之一。」

大選結束後,Gotham 成為白宮官方溝通的主力字體。2012 年,Gotham 再次服務歐巴馬的連任,這次也加入了加襯線的「Obama–Biden」標誌。字體在第二任期持續扮演官方聲音,並延伸至 2014 年成立的歐巴馬基金會。自此,Gotham 成為政界首選字體,無論黨派、地域或國家。至 2018 年中期選舉,近五十位候選人使用它來塑造競選形象,美聯社甚至稱其為「十年之字」。
2011 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 Gotham 收入永久館藏,與賴特的流水別墅模型及蘋果早期 Macintosh 電腦並列。策展人 Paola Antonelli 指出:「優秀的字體應該被納入 MoMA 的收藏。」
對設計師而言,Gotham 的成功遠遠超乎預期。它不僅成為日常視覺的一部分,也不斷啟發新的字體創作。正如《新聞週刊》所說,Gotham 已是一部「現代經典」。
點擊圖片連結,認識 Gotham:

5. 甚麼字體跟 Gotham 配搭?
與 GOTHAM 完美搭配的字體:
- 與 Gotham 強烈的幾何色調形成對比或形成對比的字體。
- 具有或隱或顯人文主義特徵的 Slab 或 Clarendon 字體,例如 Nimrod®。
- 過渡字體設計,例如 Monotype Baskerville® 或粗襯線字體,例如 Rockwell® Nova。
- 避免使用無襯線字體,但一些人文主義風格的無襯線字體,例如 Stone Humanistic 和 Legacy® Sans,與 Gotham 搭配效果相當不錯。
立即登記 Monotype Fonts 試用帳號。試玩 Font Pairing 工具,立即瀏覽所有搭配建議:立即登記

6. 結語
從紐約街頭的無名字母到白宮與世界舞台的視覺語言,Gotham 的旅程是一段獨特的設計傳奇。它的完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經多番峰迴路轉。
凝聚著字體設計師心血與巧思的 Gotham,不僅回應了一個時代對清晰、堅定與親和的訴求,也證明了字體能深刻影響文化與歷史,成為設計力量的長久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