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納於7月23日舉辦的「Brand Talks Hong Kong」活動圓滿結束!這場盛會雲集超過130位設計、行銷與品牌專業人士,共同聚焦字體設計在品牌策略、文化傳播與故事敘述中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一起回顧各位講者的精彩觀點。
小林章 Akira Kobayashi
蒙納字體創意總監
Type as visible "voice"
蒙納字體創意總監小林章以「字體作為可見的『聲音』」為題,分享了字體如何承載情感、語氣與品牌個性。
他透過交通標誌及「Love Story」字體演示等案例,展示同一句話因字體不同而帶出截然不同的語氣。字體不僅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是在向使用者表達態度與情緒,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在企業定製字體的案例中,小林章分享了與索尼、阿里巴巴、Mazda 馬自達、朗格表等品牌的合作經驗,強調字體如何在細節處展現品牌的真實樣貌。
從字母造型到標點位置的微調,每一處細節都服膺品牌的視覺表達,而這正是字體設計師的核心價值──用字體說出品牌真正想傳達的聲音。
觀看演講片段:
Graham Sturt
蒙納全球品牌創意總監
From pixels to people: The power of typography to humanize brands

蒙納全球品牌創意總監 Graham Sturt 從平面設計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常被忽視的視覺主角——字體。他強調,字體並非單純的裝飾,而是語言的外衣,承載著品牌的語氣、個性與情感。
Graham 分享了多個以字體為核心的精彩案例,例如阿姆斯特丹創意園區設計的可變字標,以及賽車頻道中利用多普勒效應展現速度感的動態字體,生動展現字體在傳遞理念與激發觀眾情感中的強大力量。


此外,他指出,面對「同質化」的簡潔設計風潮,具有鮮明個性的字體更能幫助品牌脫穎而出。以 Burberry、Heineken 和 NASA 副標字體為例,Graham 提倡企業應將字體視為重要的策略資產,因為它不僅能建立消費者信任、展現品牌創意,更能傳達品牌溫度與提升辨識度。他重申,那些具有人性化特質並用獨特字體聲音溝通的品牌,才能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中脫穎而出,並長久立足。


土井遼太 Ryota Doi
蒙納資深字體設計師
Bridging People and Places: Crafting Fonts That Shape Everyday Interactions

Ryota Doi 首先說明在蒙納,字體設計與應用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豐富而合規的 Library Fonts,滿足品牌多樣需求;第二層是在標準字體基礎上進行微調的修改字體(Modified Fonts),透過調整字形與字距等細節,使字體更貼合品牌個性並展現獨特風格;第三層則是從零開始量身打造的訂製字體(Custom Fonts),由設計團隊深度融合品牌精神與文化,讓字體成為品牌最鮮明且具識別力的「語言」。
接著,他帶我們深入了解 Tazugane Gothic 的幕後故事。這款字體巧妙結合了日本傳統書法的美感與現代設計的簡潔線條,兼具文化深度與現代適用性。Tazugane Gothic 不僅在東京知名的澀谷街頭招牌上大放異彩,更被應用於新幹線列車標示,展現出即使在最繁忙的公共空間中,優秀的字體設計依然能有效連結人群並清晰傳遞資訊,彰顯其卓越的功能與美學價值。
觀看演講片段:
Jazlyn Fung
字體設計師和藝術總監
讓字說話:字形中的語感

Jazlyn Fung 帶來充滿活力的直覺驅動字體設計方法。她說明,信任自身的直覺與情感,是創造出真誠且大膽設計的關鍵。她指出,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往往源自設計師的內在聲音,鼓勵大家勇於聆聽直覺,為字體注入獨特個性與生命力。
她分享最近的「Lumen in Type」字體專案,靈感來自光與影的變化,透過反覆的視覺試驗與應用測試,打造出兼具美學與可讀性的字體。
觀看演講片段:
嘉賓對談
小林章 Akira Kobayashi (字體創意總監)
Graham Sturt (全球品牌創意總監)
Robin Hui (首席設計及製作經理)
Tiffany Pang (市場銷售經理)

在 Tiffany Pang 主持的嘉賓對談中,小林章(Akira Kobayashi)、Graham Sturt 與 Robin Hui 一同探討了品牌的未來。
三位專家聚焦分享品牌字體如何從過去冷冽的無襯線字體,轉向更具親和力與人性化的設計表達。Akira 與 Graham 回顧1950至60年代,多數品牌偏好無襯線字體(sans serif)以傳達簡潔正式的形象,但如今品牌趨向於用更親切、友善的視覺語言,注入更多溫度與個性,從標誌到整體設計皆是如此。Robin Hui 特別指出中文漢字設計的複雜與多元特性,強調品牌需打造獨有且具人文精神的中文字體,才能精準反映企業身份與文化。每個品牌都應擁有專屬字體,以具體呈現品牌故事與價值。
在如何於企業形象中平衡「專業」與「人性化」之間,Robin 建議設計師必須充分理解品牌背景與產品特質,這樣才能找到適合的視覺語氣,並坦言現實中的確存在一些限制。Graham 則提醒品牌無需害怕跳脫產業慣例,例如傳統銀行不必只使用無襯線來表現信任感,而是可透過字體多元的個性化,展現更真誠且多層次的品牌信念。Akira則以瑞銀(UBS)為例,該行採用斜體字體(italic)設計,使品牌文字更貼近人聲,並在可靠與親近之間取得巧妙平衡。
此外,嘉賓們也討論了「品牌的未來保值(Future Proofing)」這一重要議題。Graham 分享了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的品牌標誌案例──該標誌由 Interbrand 於1996年設計,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關鍵在於標誌深植鮮明的品牌個性,使其持續保有辨識度與生命力,甚至有望再延續20至25年之久。這種具有獨特性且持久的品牌個性,正是品牌「甜蜜點」(sweet spot)的所在,有效延長品牌資產的生命週期。
此外,嘉賓們還談到了「品牌的未來保值」。Graham 以英國航空的1996年品牌標誌為例,說明其能長時間受用的原因是擁有鮮明且獨特的品牌個性,這是品牌「甜蜜點」,可延長品牌資產生命週期。重新設計通常因組織變革或公司表現不佳而起,但品牌的核心個性必須穩定,其他視覺元素則可隨時調整。
Akira 與 Robin 強調,字體品質是永恆的資產。字體設計不只看外觀,更重視背後的技術與工藝。設計師投入大量心力,確保字體在各種媒介和平台上都能完美呈現,這是品牌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觀看演講片段:
結語
感謝每位嘉賓的分享,也謝謝大家認真參與。希望這次Brand Talks活動,能幫助大家把設計想法帶回生活,用字體在品牌與科技的世界中,繼續寫出有溫度、有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