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回顧】Brand Talks 2025 · 台北

蒙納於7月29日舉辦的「Brand Talks Taipei」活動圓滿結束!這場盛會雲集超過130位設計、行銷與品牌專業人士,共同聚焦字體設計在品牌策略、文化傳播與故事敘述中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一起回顧各位講者的精彩觀點。


小林章 Akira Kobayashi

蒙納字體創意總監

Type as visible "voice"
Untitled design.png

蒙納字體創意總監小林章以「字體作為可見的『聲音』」為題,分享了字體如何承載情感、語氣與品牌個性。

他透過交通標誌及「Love Story」字體演示等案例,展示同一句話因字體不同而帶出截然不同的語氣。字體不僅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是在向使用者表達態度與情緒,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在企業定製字體的案例中,小林章分享了與索尼、阿里巴巴、Mazda 馬自達、朗格表等品牌的合作經驗,強調字體如何在細節處展現品牌的真實樣貌。

從字母造型到標點位置的微調,每一處細節都服膺品牌的視覺表達,而這正是字體設計師的核心價值──用字體說出品牌真正想傳達的聲音。

觀看演講片段:

Phil Garnham 

蒙納字體創意總監

The Typographic Future. Human. Machine. Meaning.
6.png

Phil 在台北的分享一開場便直言——台灣是一個結合傳統文化與尖端科技的地方,而這種「工藝與程式的張力」,正是字體未來的核心舞台。

對 Phil 來說,字體不是設計附屬品——它是品牌的語言、文化的載體、情感的編碼系統。字體承載記憶與身份,也能激發意識形態的力量;它不僅影響品牌,更能影響公民社會。

放眼未來,字體正朝著更智慧、更動態、更整合,甚至更隱形的方向發展,並與聲音、色彩、影像等媒介邊界不斷融合。AI 與變數字體的興起,使得「一個字體、無限表情」的世界並非夢想;聲音與字體的互動設計、生成式字型、動態排版,都正重新定義品牌與觀眾的互動方式。

Phil 也提醒,AI 不會取代設計師,但會改變設計流程。好的設計依然在於將形式與內容完美契合,而設計師的任務,是讓科技成為創造力的助力,而非讓作品流於「可接受但不可驚豔」的平庸。

「字體的未來,是動態的、包容的、具變革力量的,」 Phil 說,「而我們每一位設計師、品牌與創作者,都有責任去引領它的方向。」

觀看演講片段:

Graham Sturt

蒙納全球品牌創意總監

From pixels to people: The power of typography to humanize brands
Untitled design (2).png

蒙納全球品牌創意總監 Graham Sturt 從平面設計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常被忽視的視覺主角——字體。他強調,字體並非單純的裝飾,而是語言的外衣,承載著品牌的語氣、個性與情感。

Graham 分享了多個以字體為核心的精彩案例,例如阿姆斯特丹創意園區設計的可變字標,以及賽車頻道中利用多普勒效應展現速度感的動態字體,生動展現字體在傳遞理念與激發觀眾情感中的強大力量。

此外,他指出,面對「同質化」的簡潔設計風潮,具有鮮明個性的字體更能幫助品牌脫穎而出。以 Burberry、Heineken 和 NASA 副標字體為例,Graham 提倡企業應將字體視為重要的策略資產,因為它不僅能建立消費者信任、展現品牌創意,更能傳達品牌溫度與提升辨識度。他重申,那些具有人性化特質並用獨特字體聲音溝通的品牌,才能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中脫穎而出,並長久立足。

觀看演講片段:


黃國瑜 Leo Huang

Transform Design 創辦人

品牌敘事
Untitled design (3).png

Leo 在品牌設計分享中指出,Logo 是品牌的重要符號,必須與故事、情感緊密串聯,才能真正打動人心。除了 Logo,插畫與文字設計等元素,也能延伸品牌故事,讓形象更有層次。他特別提到,文字的變化性非常大,無論是中文、日文或英文的寫法,只要巧妙運用,都能讓消費者產生更深入的理解與共鳴。

Leo又以「虎鍋」、「貓將壽司」、「美麗俱樂部」和「明星花露水」的品牌案例中, 展現了如何透過不同風格的視覺、字體與插畫,把品牌精神具象化,塑造獨特氛圍與辨識度,並與消費者建立深刻的情感連結。

觀看演講片段:


結語

感謝每位嘉賓的分享,也謝謝大家認真參與。希望這次Brand Talks活動,能幫助大家把設計想法帶回生活,用字體在品牌與科技的世界中,繼續寫出有溫度、有力量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