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定製字體 SST:普適,無所不在

SST 字體解決了品牌的核心挑戰之一:普遍性。 SST 支援 93 種語言,橫跨六個字重,外加斜體,是全球尺度上的超級家族,滿足了跨平台、跨地域的傳達需求。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字體創意總監小林章說。 「換句話說,它具有低調的外觀,以堅實或乾淨的形象匹配產品和品牌。」

最初,由小林章為索尼設計 SST 作為專屬字體,與索尼創意中心的首席藝術總監福原寬重合作。 由於索尼的業務涵蓋多個國家,因此需要一個能夠在一系列要求苛刻的接觸點上行得通的設計。 除了實際考慮之外,它還需要是永恆的 —— 採取可靠的設計原則,無關趨勢如何、不論數位世界如何變化。

「我認為任何字體在字體設計的版圖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小林章說,「一種帶有時尚風格的迷人字體,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會過時,或者字符有所修飾的 字體可能會立即吸引人們的注意。」

「低調並不意味著不善於表達,」 他補充道。 「SST 設計得足夠靈活,讓產品或品牌為自己說話。像 SST 這樣的字體是長期品牌的理想字體,它不試圖吸引關注自己。」

小林章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具有普遍和永恆吸引力的字體——這並不容易。 從索尼藝術指導團隊繪製的字母草圖開始——他們的目標是達到人文主義無襯線體的可讀性和新怪誕體的堅實感——設計師首先開發了拉丁字體,然後轉向多語言的字形 。

小林章利用蒙納的當地設計師網絡,利用語言專長,洞察文化敏感性,確保字體適合每個國家。 也藉此機會確保曲率和線寬等個別細節在多種語言中保持一致。

「想像一下,你需要描述你的產品或品牌是做什麼的,文字必須有堅實和乾淨的基調。」他解釋道,「你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字體,例如Helvetica 或Avenir,但日語、阿拉伯語 和泰語怎麼辦呢?嗯,這就是 SST 字體家族可以提供的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透過使用一些巧妙的視錯覺,使得字元之間的線寬保持一致,並且透過在小字號下為開口和字懷留有足夠的空間,使可讀性最大化——完美適用於小螢幕顯示。

儘管 SST 在外觀上需要有所限制,但小林章還是設法融入了一些定義性特徵——賦予 y 筆直而非彎曲的字腿,避免字體感覺太 「柔軟」。 這個字母以其 「乾淨而簡單」的外觀成為定義 SST 特徵的關鍵字形。

為了配合該字體的發布,並展示其多語言的實力,倫敦創意公司 La Familia 對通常的靜態樣張採用了略微不同的方法。 團隊將 SST 的各種語言的字母放在現實世界中——出現在閃爍的霓虹燈上,漂浮的泡泡或雨滴從火車窗口滴下。

弄清楚 SST 在三維空間中如何發揮作用是一個反覆試驗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探索它在令人驚訝的環境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機會——以及在反映其語言能力的地方如何發揮作用。

「我們想展示不同環境、地點和背景下的字母,」 La Famila 的總監 Pablo Rivera 解釋說。 「我們試圖在地球上找到與霓虹燈類似的東西,這就是北極光的靈感來源。 主要是要為字體找到合適的位置和合適的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