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追求更細緻的字體美學 —— 你的文字設計,道盡品牌的一切
我仍記得母親的字跡。那是她在天主教女校時磨練出來的筆觸,筆勢中有節奏、也有靈氣。
手寫字之所以迷人,在於多變。相同的字母,卻可在無意識間被演繹出無數個人化的風格——往往古怪、卻獨一無二。無論是否刻意,書寫本身就是一種自我表達。你也許還記得自己年少時養成的小習慣:連筆的方式,或是在「i」上點一顆心、一顆星。
母親屬於嬰兒潮世代,而我是 X 世代;我們成長於從手寫轉向打字機文字、再到電腦字體的年代。字體將手寫形式制度化,使其得以普遍使用、可重複、又一致。
對 Z 世代和千禧世代而言,手寫與草書風格很快便被數位螢幕上的字體取代。雖然我們不常把「打字」視為「排印」,但每一次敲下的鍵,都呈現為一種字體。對母親的孫輩來說,打字與字體已等同於書寫。
如今,他們在挑選字體(特別是在社群媒體上)時更有目的性。字體不再只是背景,而是走到前台——塑造身份、渲染溝通氛圍、建立可信度;若以更宏觀的品牌經營角度看,更是形塑個人品牌認知的關鍵。
世代差異與新機會
嬰兒潮與 X 世代經歷了從手寫、打字到排版的落差,感受過文字從極具個人色彩轉為更正式與永久的過程。
千禧世代最早接觸字體選單,也成為第一批大膽實驗者——從桌上出版到社群媒體。儘管早期選擇有限,他們已開始以字體作為個人表達的一種方式。
Z 世代與 Alpha 世代成長於字體選擇豐富的世界,擁有多樣的字體表現。對他們而言,手寫與字體之間的差距幾乎不存在;字體就是他們的筆跡。
數據也印證了這點。Monotype 的一項調查指出,65% 的 Z 世代與 67% 的千禧世代認為字體是社群媒體自我表達的核心。Z 世代在發文時花費的平均時間最長——達 7.3 分鐘。他們也最傾向以他人的字體選擇來評斷其人。
因此,字體具有顯著的社交價值。每一段貼文、標題或內文,都像精心設計的排印手寫。我們同時在閱讀文字與字體。
即使是最普通的字體——例如 Arial 或 Times Roman——也會帶來意涵。Arial 給人乾淨、中性的感覺;Times 則顯現經典與莊重。所謂「中立」其實是幻覺。
新世代理解下的字體與品牌
品牌應正視這項警訊。舊模式中,排版與字體屬於專業與企業的領域——象徵身分與地位,需要投入成本與努力。品牌掌控字體;受眾則被動接收。
而在新模式下,受眾成為「原生品牌創造者」,他們以字體作為自我識別的簽名。他們評價品牌的方式,也如同評價身邊的人——看真誠度、語彙流暢度與字體選擇。
年輕世代對糟糕的字體決策難以容忍。字體是品牌可信度的明確指標。如果字體與訊息不符,信任便隨之流失。
那麼,這對品牌領導者意味著什麼?
首先,把字體視為與標誌、色彩系統同等重要的品牌資產。
其次,挑選字體時不僅要考量可讀性,更要兼顧真實感與文化語感。
當然,維持一致性、提供便捷的字體使用指南與版面模板仍然關鍵。但同時必須意識到:年輕族群已是擁有高字體素養的閱聽者。現今,我們正處於「字體識讀力」前所未有的時代。可信度與差異化已成為業界的基本門票。
字體是品牌對世界發聲的一部分。你的字體替你說了什麼?它們是否體現你的本質、價值與使命?
幾乎每一次與顧客的接觸都攜帶你的文字設計印記。新世代正仔細閱讀著——關於你的一切。
Monotype 資深創意總監 Charles Nix 著。
原文連結:https://www.fastcompany.com/91445670/a-new-generation-requires-font-sophistication-and-more